生医材料论坛暨第十届低场核磁共振研讨会(生物医学材料专场)召开
更新时间:2018-11-07 点击次数:9175次
今天,生医材料论坛暨第十届低场核磁共振研讨会(生物医学材料专场)在宁波召开 | 2018年11月6日上午,在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的会议厅,生物医学材料合作论坛暨第十届全国低场核磁共振技术与应用研讨会(生物医学材料专场)召开,来自美国、俄罗斯以及国内生物医学领域的ding级专家、教授、学者代表共计120余位参加本次会议。会议以“大健康时代的生物医学材料和低场核磁共振技术”为主题,在场的生物医学材料和低场核磁共振领域内的各方工程师、科学家、技术专家等展开深入交流,探讨生物医学材料的科研进展,推动人类大健康、医疗在我国的发展,提高我国医学研究及治疗的水平。 | | ▲嘉宾云集的生物医学材料论坛暨第十届低场核磁会议 | 本次会议由中国科学院资助,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核磁共振仪器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简称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承办,苏州纽迈分析仪器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纽迈分析)、宁波德泰中研科技咨询有限公司协办。 | 开幕致辞 | 吴爱国研究员主持本次会议的开幕式 | |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研究员 吴爱国 | 大会主席、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副书记李润伟开幕致辞,首先代表承办方——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欢迎参加本次会议的国内外来宾,希望大家借助这次会议提供的平台,不断加强沟通、分享各自的见解,互相学习、促进合作,为大健康时代下生物医学材料的研究开发以及疾病诊断治疗做出贡献。 | | ▲中大会主席、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副书记 李润伟 | 核磁共振分析仪器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纽迈分析副总经理张英力代表主办方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张英力致开幕词,首先代表核磁共振分析仪器专业委员会向不远千里甚至越过重洋的国内外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感谢承办单位和协办单位为本次大会的组织、筹备表示由衷的感谢,并祝本次会议圆满成功。 | | ▲核磁共振分析仪器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张英力 | 大会报告 | 来自俄罗斯科学院有机元素化合物研究所的Vladimir Bregadze 教授现场做报告。 | | ▲Vladimir Bregadze 教授 报告题目:Boron Neutron Capture Therapy for Cancer | |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教授 陈学思 报告题目: A Self-Amplification Drug Delivery Platform by Vascular Disrupting Agent for Targeted Tumor Therapy | |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教授 陈小元 报告题目:Supramolecular Cancer Nanotheranostics | | ▲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 崔大祥 报告题目:Gd 离子诱导自组装体基础上的三模态成像指导的肿瘤治疗 | 崔教授团队一直致力于研究靶向影像与治疗一体化的多功能纳米探针的研制与初步应用的相关研究,并于今年5月在纳米领域ding级期刊《ACS Nano》发表论文。 | |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侯仰龙 报告题目:基于多功能纳米颗粒的刺激响应型影像导向肿瘤诊治 | 侯教授团队主要从事多功能磁性材料、新能源材料的控制合成及其在纳米生物医学与能源领域的应用探索研究。发展了单分散磁性纳米材料的通用制备方法,探索了磁性纳米颗粒在肿瘤等重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的应用;设计制备了若干纳米结构杂化材料用于高性能的锂电池电极等。 | | ▲美国伊利诺斯大学 教授 Narayan S. Hosmane Northern 报告题目:Dendritic and Nanostructured Boron and Carbon Compounds for Cancer Therapy | | ▲生物医学材料合作论坛暨第十届全国低场核磁共振技术与应用研讨会(生物医学材料专场)会场 | | ▲参会代表认真听取报告 | 纽迈产品及技术展示 | | | 作为本次会议的协办单位,纽迈分析携新技术快速循环变场核磁共振技术(FFC-NMR)以及由纽迈dujia代理的海外——Aspect的1.0T小动物核磁共振成像分析仪亮相本次会议,纽迈展台上诸多领导专家驻足与纽迈工程师交流、探讨。 | | | 值得期待的是,今天晚上的“纽迈之夜”欢迎晚宴上,纽迈工程师带来题为“低场核磁及变场核磁共振技术在生物医学的新应用”的报告,其中着重介绍纽迈的重磅技术——快速循环变场核磁共振技术(FFC-NMR)以及由纽迈独jia代理的海外——Aspect的1.0T小动物核磁共振成像分析仪,敬请期待! | 大会精彩继续 | 明天是主题报告和2个分论坛的报告,满满50余个报告,汇集浙江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第三军医大学、四川大学、东华大学、天津大学、深圳大学、上海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国内高校的重量级专家教授,从材料、肿瘤研究治疗和药物研发应用等多个维度展开了深入探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