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号码:18516712219
地 址:上海市普陀区金沙江路1006弄1号5楼E/F室
1、 固体核磁共振应用的范围:不溶性的高分子材料、膜蛋白、刚性的金属以及非金属材料。 固相核磁(除固体物理用固体核磁外)使用普及率不高
2、液体核磁共振应用范围(目前是主要的):有机化合物,天然产物,生物大分子。溶液高分辨核磁共振在化学中主要应用:
1)基本化学结构的确定、立体构型和构象的确定;
2)化学反应机理研究、化学反应速度测定;
3)化学、物理变化过程的跟踪;
4)化学平衡的研究及平衡常数的测定;
5)溶液中分子的相互作用及分子运动的研究(氢键相互作用、分子链的缠结、胶束的结构等);
6)混合物的快速成分分析(LC-NMR, DOSY)。
液体核磁共振在生物大分子在溶液中的主要应用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
1)测定生物大分子在溶液中的三维结构:是目前为止*能够准确测定生物大分子在溶液中的三维结构的方法;
2)蛋白质与核酸的相互作用: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基因调控、药物设计等领域中都要涉及的重大问题;
3)蛋白质卷曲和折叠研究:研究卷曲和折叠的动力学过程;
4)药物设计:研究激素-受体复合物;酶与底物的复合物;功能蛋白与靶分子复合物,特别是关于结合点的结构信息。
3、核磁共振成像技术主要是临床诊断的成像、研究动植物形态的微成像、功能成像和分子成像。
4 磁共振CT(computed topography)。就人体而言,体内的大部分(75%)物质都是水,且不同组织中水的含量也不同。用核磁共振CT手段可测定生物组织中含水量分布的图像,这实际上就是质子密度分布的图像。当体内遭受某种疾病时,其含水量分布就会发生变化,利用氢核的核磁共振就能诊断出来。人体成像装置核磁共振成像系统由磁体系统、谱仪系统、计算机系统和图象显示系统组成。磁体系统由主磁体、梯度线圈、垫补线圈和与主磁场正交的射频线圈 组成,是核磁共振发生和产生信号的主体部分。谱仪系统是产生磁共振现象并采用磁共振信号的装置,主要由梯度场发生器和控制系统、MR信号接收和控制等部分组成。计算机图象重建系统要求配备大容量计算机和高分辨的模数转换器(analog/difital converter, A/D),以完成数据采集、累加、傅立叶转换、数据处理和图象显示。 过去诊断人体内部的病变只能靠计算机辅助X射线层析技术(CT)。今天,核磁共振层析术已成为医学上一种普遍使用的重要诊断手段。图10是人的头部纵剖面的NMR像,它显示了X射线成像看不到的细节。NMR成像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对病人*辐射危害。因此,这一技术存在着广阔的应用前景。